Search


身為台灣三大河流之一,與人相生,台北盆地的母親河。

書店開在河邊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身為台灣三大河流之一,與人相生,台北盆地的母親河。

書店開在河邊,望著台北港的盡頭,淡江大學承襲著淡水河的老名字,捷運穿越過河橋下釣魚的阿伯,這條河從山林裡來,潤養關渡平原,環抱台北這塊土地,最後靜靜地走入大海。

當人來述說與河的情感,活在歷史,如同流浪者之歌擺渡者所言:「這條河非常美,我傾耳聽它,凝睛看它,它告訴我,『每一樣東西都會回來』。」

來跟無論如河共渡這場與河的千年之戀。

活動連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548183352293806/


Tags:

About author
滴水穿石,靜謐的力量,如同那流動之河。 「無論如何」一詞,具體展現了「滴水穿石」的意志力。獨立書店相較於連鎖書店,它的表象是如此的弱小,但是,它的本質,所想要展現的沖撞性意志力,卻是那般的強大無論。一本書,躺在桌上,它是安靜的,但是,將它舉起來閱讀,其内容卻可以是振聾發聵的;一家書店,往往代表一個靜謐的空間。但是,作者和讀者的對話,卻可以是高分貝地激烈辯論,又或者,是低音調地戀人絮語。所以,我們「無論」。無須深奧的理論,這裡就是一個靜謐的空間。但是,靜謐自身,卻蘊含著無與倫比的力量·於是,我們將「無論如河」一詞再解構,並重構為:「無論。如河。」這是因為「靜謐的力量,如同那流動之河」。 ---- 藝術家 楊侖 2018年一月開幕,坐落於淡水河河岸老街二樓,正對著觀音山淡水河的無論如河,是由四位愛書的護理人員與西班牙歸國的藝術家楊侖跨界合作,定性為療癒與藝術書店。開書店做為護理魂的人文實踐,在2020年7月底,書店同時成立「無論如河居家護理所」,居護所做為護理精神的開展,願發揮所長,落實「書店即社區護理」的精神。 無論如河書店兼居護所的社會實踐,經營理念著重在「好生好死」,我們認為台灣過度依賴醫療已造成許多濫用與傷害,健康不只在身體,心靈及靈性亦是,願透過深化閱讀與藝術生活化之文化風氣,使人從中獲得自助助人的力量。
View all posts